当前位置:科举吧>书籍语录>

《写给大家的*美术史》经典语录

科举吧 人气:1.86W
《写给大家的*美术史》经典语录

跟年轻一代的学生们讲*美术史,一直是我多年来的心愿。

在欧洲读书的时候,很羡慕西方国家整理出来的,各式各样的儿童读物和青少年读物。这些读物大多是深入浅出地,把他们民族文化的传统,用一点也不艰深的方式介绍给下一代。

这些介绍传统文化的书籍,虽然出自重要学者专家之手,却绝不故作高深,没有学究式排比资料的自我陶醉,也没有炫耀*知识的虚荣。他们似乎非常清楚,所谓“传统”,就是活着的文化,不但活着,而且不能只活在学者专家身上,必须活在众人百姓之中。他们也了解到,传统的介绍,不只是考*复古,而是要启发现代人的生活,使现代人生活得更活泼、更圆满,而不是更窒息僵化,不是用传统压死下一代活泼的生命力。

这样一个心愿,多年来我不敢实现,是因为有着主观和客观的许多障碍。当然,最主要的,是自己始终也没有干净地摆脱“学者”的陶醉罢。下过几次笔,吊书袋子、卖弄考*、炫耀*知识的毛病,不觉就要流露出来。我知道,我还没有资格写一本单纯教导学生们爱美之心的书。

我因此要特别感谢卓刘庆弟女士,没有她一清如水的对孩子的未来近于梦想的爱,我想,这本书我还是迟迟不敢下笔。

因为她的鼓励,我开始重新思考,如何可以摆脱学者的卖弄,如何摆脱知识专家的炫耀之心,单纯地像孩子一样,去再一次观看那*古老的*陶、斑驳的青铜器;看故宫博物院一片一片发黄残破的绢帛上,晋唐人的字迹和墨痕;看矗立在石壁上巨大的北魏石刻佛像的庄严;看深藏在洞窟中暗无天日,然而依旧灿烂夺目的敦煌*绘……

这个民族,历经数千年不曾停止的对美的信仰,下一代还有福分继承吗?

我想反复叮咛,一而再、再而三地叮咛,因为那永不停止的对美的信仰,才是年轻一代真正应该读的“*美术史”啊!

这本书写作期间,为了了解年轻一代的阅读能力或思考范围,我不断以我的干女儿姚若洁做对象,作为我叙述的对象参考,她是这本书的“顾问”。

我相信,这本书尚有许多不完备之处,但是,我高兴自己在“美”和“年轻人”间找到了一种自在,使我重有了观看一切美丽事物的单纯之心。

写到最后,我只是觉得在不断把年轻人带领到“美”的面前,使你们聆听“美”的言语,使你们


经典语录

“画画使我们更像一个健全的人,有很细密的观察能力,又很清晰的思考能力,有很准确的表达能力。”

*人用的毛笔,可以说是全世界最柔软,最有表现力的绘画工具。当**消失之后,*绘画的线条一样可以使画面充满动态,空间的层次也一样十分活泼。因为这种工具的特质,所以*在汉代以后的绘画,都大量向线条发展,而不那么重视**。这种完全以线条勾勒出来的绘画,变成了*绘画最大的特点。

油画是用颜料 掺油画出来的画,和*画以水来混合墨和颜料不一样。

*人原本是不信奉宗教的。*人也许相信:日常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宗教罢。所以,把现实中的生活过得更快乐、更幸福,也就达到宗教里所说的“净土”了。

这些介绍传统文化的书籍,虽然出自重要学者专家之手,却决不故作高深,没有学究式排比资料的自我陶醉,也没有炫耀*知识的虚荣。

*古代,因为在衣服上要染绘出很多不同的图样,因此发展出绘画。所以*古代文字中的“绘”字,是“丝”字偏旁,指的就是用颜料在丝上设*的意思

所谓“传统”,就是活着的文化,不但活着,而且不能只活在学者专家身上,必须学在众人百姓之中。

像《竹林七贤, 荣启期》这样的线条,均匀而有节奏,像一根丝一样连绵不断,在*古代就给了它一个名称,叫做“春蚕吐丝”。……“春蚕吐丝”这种线条,古代常常特别用来指东晋时一个大画家——顾恺之的作品。……顾恺之是我们认识的第一个*画家。……顾恺之留下的作品中,最受重视的一件是《女史箴图》卷。

齐白石常用写意的大笔挥洒花卉树木,却又用很工整细致的笔法来画很细小的蜻蜓、草虫。

在宗教画中,*画家喜欢安静祥和的画面,他们觉得宗教给人的应该是喜悦和幸福,所以往后走血淋淋的场面就很少了。

如果你在城市里住久了,大概不太敢相信,山水会是这样雄伟壮丽啊。可是,如果你到大山中去走一走,你就会知道,唐代人画的这种山水,事实上的确是存在的呢!

清末商业的繁华有利于市民画家的成长,他们已经脱离文人孤高的*格,和民间艺术打成一片。 也能接受买卖画作的行为,把绘画当做一种职业来谋生。